审美情感
一切艺术都源自于人类心灵对以下各方面最原始的、先于语言的需求:通过美与和谐来解决压力与不各,通过创造力的使用来复活被日常事务搞得死气沉沉的日子,通过我们对真理的本能感知来寻求与现实的联系。
当一个想法将自己包裹于一种情感负荷中时,它会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刻、更加难忘。一个讲好了的故事能够给你提供你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那样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meaningful emotional experience)。
在生活中,体验需通过事后的反思变得有意义;而在艺术中,体验在其发生的那一瞬间马上会具有意义。In life, experiences become meangingful with reflection in time. In art, they are meaningful now, at the instant they happen.
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直接通过感觉和知觉、直觉和情感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理性分析无论多么清醒,都不可能滋养人们的灵魂。
支撑创作过程的两个概念:
1. 前提(激发作家创作欲望的灵感) 2. 主控思想(故事想表达的终极意义,包括 价值和原因 )
艺术家不仅需要表达思想,还需要证明思想。观众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相信。你要让全世界观众都在离开你的故事后,依然相信你所讲述的故事是对人生的一个切实比喻。
伟大的故事仅凭事件的动态设计来确证其思想;而不能通过人们的选择与动作所导致的真实结果来表达人生观,是一种创作失败,无论用上多少精妙言语都无法弥补。
故事的意义,无论悲喜,都必须通过具有情感表现力的故事高潮来进行戏剧化的表达,不能借用解释性对白的帮助。
找到主控思想 Controlling Idea
主题 = 主控思想
真正的主题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句子——一个能够表达故事不可磨灭意义的清晰而连贯的句子。
一个完整的故事的主控思想必须能够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越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思想来巧妙地构建你的故事,观众在你的影片中所能发现的意义就会越多,因为他们会接受你的想法并将其深刻含义感悟他们生活的每一方面。与此相反,在一个故事中强行打包的思想越多,它们就越容易互相挤压,直到影片最终崩溃成一堆互不关联的概念瓦砾,没有表达任何东西。
主控思想是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会从故事开始时的一种存在状况转化为故事结局时的另一种状况的一个句子。
主控思想 = 价值 + 原因
- 价值:故事想表达的意义或观点
- 原因:故事主角之所以转变的原因
- 一个复杂故事也许会包含许多促成变化的力量,但一般而言,总有一个原因占据主导地位。
如何找到主控思想
看看你自己写的结尾,问自己:作为这一高潮动作的结果,有什么正负价值,被带到了主人公的世界?
从这一高潮往回看,一直深挖到故事的基石,问自己:这一价值被带到他的世界的主要原因、动力或手段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所组成的句子便是你的主控思想。
是故事告诉了你它的意义,而不是你将意义叙述到了故事之中。
故事高潮反照出你的内在自我,如果故事来自你内心最好的源泉,通常的情况是,你会为自己看到的、它所反映的东西感到非常震惊。如果一个情节完全按照你最初的计划展开,那么你的手法便过于拘谨,没有给你的想象和直觉留出余地。 你的故事应该让你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吃惊才对。
警惕说教
当你的前提是一个你感到必须向世人证明的思想,而你把故事设计成一种对那一思想不可否认的论证时,便已把自己推上了一条说教之路。说教根源于一种天真的热情,认为虚构作品像手术刀一样可以用来切除社会的毒瘤。
最优秀的作家都有一副辩证的灵活头脑,可以轻易转换观点。他们既能看到正面,也能看到负面,还能看到所有不同程度的反讽,并真心实意令人信服地找出这些观点中蕴含的整理。
不要成为思想的奴隶,应让自己沉浸在生活之中。因为证明你观点的证据并不在于你能多么强硬地断言你的主控思想,而在于它将如何战胜你为它部署的各种强大的对抗力量。
有史以来,所有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
意义与社会
一个故事的劝诫力量是那样的强大,即便我们发现它在道德上令人反感,也很可能会相信它的意义。柏拉图断言,讲故事的人都是危险人物。他并没有说错。
权威人士,如柏拉图,担心的威胁并非来自思想,而是来自情感。那些当权之人永远不想让我们去感觉。思想可以被控制和操纵,但情感却是发自内心且不可预料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对权威构成威胁,是因为他们揭露了谎言并激发了思变的激情。
在你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你不妨自问:这是不是真理?我是否相信自己故事的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把它扔掉,然后从头开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要尽一切可能让世人看到你的作品。因为,尽管艺术家在私人生活中也许会对人撒谎,甚至自欺,但他创作时一定会讲真话。
在一个充满谎言和谎言家的世界里,一部真诚的艺术作品永远是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