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稀缺陷阱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
如果长时间地经历“最后关头”,就会一直处在所谓的“杂耍”状态,也就是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的状态中。“杂耍”是管窥的必然结果。
杂耍,并不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心烦意乱,而是因为人们的大脑中装了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大部分带宽都用来为抛向空中尚未坠落的球而焦虑。
生活在稀缺陷阱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
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在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控制时,自我控制力很可能会被消耗掉。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
为了远离稀缺陷阱,仅拥有比寻常欲望更多的资源是不够的。我们要拥有足够的余闲(或其他一些机制),以去应对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突然出现的重大事件。我们要建立起针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在关键时刻就会有所需要的余闲,还可以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再次跌落到稀缺陷阱之中。
社交中的稀缺感
表现和关注度的关联性呈现为倒转U型弧线:关注度过低,表现会变弱;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