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 UI/UX设计

互联网教育 UI/UX设计

跳到互联网公司来了。

33IQ是一个拥有海量中文智力题库的在线思维训练平台,公司当时有一个运营稳定的网站,但移动端应用功能简陋,我的任务是结合网站功能重新设计App。

这是我转到互联网行业的第一个项目,设计开发团队是一个Android 开发,一个iOS开发,一个后台开发(同时是老板),我负责ux及ui设计,保证整个产品可行,好用,结构灵活易于迭代。

原界面

分析现存问题

存在App大概存在以下问题:

  • App只有一个主要功能:答题。缺失网站其他主要模块(定期专题、社区交流)
  • 答题界面中 [评分] 和 [分享] 功能点击率很低,在界面上虽然把按钮设计得很大很显眼,说明显眼的位置和用户行为并不直接相关,需要更主动的引导。
  • 题目筛选不合理,类别布局传达的信息太少
  • 右侧功能栏布局不利于扩展

确定目标————要做一个怎样的应用

在突出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网站上其他主要模块———专题、测试、小组等,达到用户之间、用户与网站之间互动和分享的目的。

设定范围————怎样避免设计失控?

  • 明确产品特色————益智答题,不能一昧追求大众流行的功能导致产品优势弱化
  • 了解国内市场及竞争对手情况,做出差异化
  • 跟进流行视觉规范,界面上不能过于个性化,增加用户学习成本
  • 功能增减上做客观冷静分析,避免功能堆积过多,应用运行卡顿,体验感太差流失用户
  • 加强移动客户端和网站的互动,平衡两边的差异和断层

用户研究————用户到底是怎样的人?

根据网站用户性别及年龄统计来看,67%的用户为青少年,65%的用户为男性。

用户群体分析

设计过程

33IQ最大的产品特点是益智题库,作为重点单独做模块;其他模块分别归类,了解到之后的业务发展方向,综合考虑并做归类。

粗略原型到高保真原型,在开发组和运营组之间演示并做了几轮修改优化,大家达成一致以后进入界面设计阶段。

原型草图

思考以及其他

这个项目在2017年初顺利上线,当我自信满满准备等着用户称赞改版有多好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反馈都还是集中在内容的质量上,甚至访问和活跃的数据变化都不大。

之后我读about face,里面有一句话“最好的交互是没有交互”,似乎才是有点懂了。

对于一个刚入行的新人来说,这段经历非常宝贵。在前期策划、UI设计及后期和开发配合上我都学到了很多。

从结果来看,整个产品UI设计中规中矩,实现了老板要求的各项功能并且做好了优化。但从我个人看来,一个App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不能让用户记住,总是没办法存活得久。

在全民社交的大环境下,连支付宝都去做社交,让我觉得有些东西是不是已经失控了。

用户体验层次基本分为三层:需求层(可用)—功用层(易用)—价值层(情感依赖)。对于一个已经有用户积累的网站来说,现在重点应该是在于价值层。

我们匆匆忙忙地拿现有的数据图来分析用户行为,企图用过去的数据把握未来的走向,过半年就拿出个调查报告,却很少看到报告里有“为什么”的内容。为什么90后比70、80后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为什么90后更依赖网络社交?互联网更新速度非常快,但借用一句书里的话“互联网发展很快,人类几千万年来形成的意识形态却并没有多少变化。”这看起来是挺讽刺的。我们都说不了解90后了,不了解00后了,他们的思想和我们当年太不一样了,慌慌张张地做调查做比较图表,仔仔细细地分析那些细微的不同点,最后像松了一口气一样做一个总结。然后呢?

我读的第一本交互相关的书是Alan Cooper的About face,但用户体验这个说法,你甚至找不到第一个关注它的人,因为用户体验的历史太久远,甚至到身边的一把椅子、一支笔都是无数次因用户体验优化发展到现在的样子。我们关注的点不能局限于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历史真的不算长。

去了解一个事物、一个行为背后的“为什么”是我长久以来的兴趣,凭借这个兴趣我找到了这个职业,在今后的道路上仍会以此为起点走下去。

这个视频综合了我在这段时间内做的作品,除了界面设计,还有公司宣传物料等平面设计。

相关经历